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zqb.cyol.com/html/2013-09/16/nw.D110000zgqnb_20130916_2-12.htm"
顏女士這幾天正為女兒十一長假期間的出國游而糾結:是自己帶著她報旅行社跟團,還是讓她跟一群同齡人出行?這個剛剛結束的暑假,顏女士親戚的孩子參加了一家著名機構組織的旅美夏令營,大幾萬元花銷,英語提高程度有限。而自己跟著孩子,她又擔心女兒依賴,口語鍛煉機會更少。國際游學是近幾年興起的針對中小學生的國際學生文化交流項目。它的宗旨在于拓寬孩子的國際視野,豐富孩子的人生閱歷,增強孩子的主動性,培養孩子的個性以及國際化、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和思維習慣;訓練相對獨立生存能力、相對自主能力,使他們自己學會和思考怎樣與人合作;觀賞和領略各國國家優美的自然風光等。據統計,在我國國際游學從2005年逐漸興起發展至今,方興未艾,每年市場增長率在40%~50%。抱著“探訪常青藤名校,讓孩子接受西方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熏陶”的期待,家長們在暑假一開始就花數萬元將孩子送去出國游學夏令營。暑假歸來,孩子們開學后也經常討論暑假里去了哪些國家,看了哪些景點。有的班上的學生50%以上都走出了國門。但同時,出國的費用是相當高的。據悉,報名一個兩星期的美國常規旅游團費用在1.5萬~1.8萬元不等,而報名一個兩星期的美國游學團,費用可能要達到2.8萬~3.8萬元,有的甚至更高。而兩者在實際的線路規劃、吃住上并沒有什麼很大的區別,只不過被貼上了“游學”的標簽,價格就高了很多。對于像顏女士這樣的家長來說,金錢上的投入是其次,他們最關心的就是能否讓孩子在有限的時間內汲取更多的知識,更多地提升交流溝通能力。第一次單獨出國的孩子自理能力會有所提高,但真正能提高多少卻是個問題,真的如廣告上所說的,半個月的出國游學就能讓孩子各方面突飛猛進嗎?跟著大團出國旅游,大部分時間還是講中文今年夏天,馬女士帶著她11歲的兒子張亦馳第三次參加了瑞士國際夏令營。與國內許多夏令營不同的是,瑞士國際夏令營的活動過程中沒有導游和家長貼身跟隨的環節。到了目的地,學生們住在營地里,家長則自己解決住宿。這時,張亦馳面對的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必須完全用英語交流,有時還被迫跟小營友說點德語和法語。“給孩子提供全英語環境,快速提高語言能力”幾乎是全部組織出國游學團的國內商家都會用的一個吸引家長和學生的噱頭,那么,這些身處在國門外的學生就真的是用全英文進行交流嗎?之所以選擇瑞士國際夏令營,而不把孩子交給國內的游學團,是因為馬女士曾經有過跟著國內的旅游團出國旅游的經歷。她發現,如果團規模比較大的話,那么在旅游過程中,大家交流的時候是不會講外語的。在馬女士的印象里,半個月的游學過程中,有的孩子主動用英語跟人交流的次數不超過5次。除了個別性格外向且英文好的孩子會主動用英文交流外,即便夏令營安排他們去當地的英語學校學習,孩子們也只會在學校學習的那個時間段被動地講英語。尤其是英文底子不好的孩子,如果周圍提供了講中文的環境,那么孩子基本就會用中文交流而很少用英語了。此外,導游帶著孩子們游覽著名景點的時候,是用中文向孩子們介紹的,甚至當地接待的導游也使用中文。所以,雖然身處國外,但孩子就像到了國外的華人區一樣,仍然可以用中文交流,而對英文的使用,不見得會比國內多很多。孩子游學的目的應該是提高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送孩子出國的家長們普遍認為,出國游學能開闊視野、鍛煉獨立能力,是很好的投資。而孩子們在這過程中也確實能有所提高,培養了一些自主意識。不過與家長們的愿望相悖的是,目前很多的游學夏令營呈現出一種跟團旅游的態勢。游學二字“游多學少”,變成了孩子們單純的出國旅游,不符合學生和家長的本意。許多游學團重在帶孩子參觀名牌高校、著名景點,而且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購物上。很多時候這些經歷不過給孩子增加了些感官影響,真正鍛煉孩子能力的很多細節卻被他們忽視了。馬女士說,外出旅游的孩子回到家,很多家長打開行李箱一看,孩子打包行李全無章法,里面物品的擺放十分凌亂,經常會有珍貴的東西落在國外,或者在飛機上。在馬女士看來,父母除了花錢,還有很多可做的事。因此馬女士經常跟孩子商量規劃行程,針對自己孩子的性格設計游學路線,這樣目的性更好,收獲也有預期。在這樣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僅是開闊視野學好外語,更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個人素質,讓孩子學會選擇,學會與人相處。一次,張亦馳跟著媽媽和她同事去德國。“我的手腕受傷了,我的大行李一直是我們團隊的人幫我提的,然后張亦馳就很主動地幫他的叔叔阿姨們提提行李。”馬女士說,在旅游過程中,張亦馳在自己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后,也會盡更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張亦馳當起了團隊的導游與同聲翻譯。每天行程開始之前,大家都能看見張亦馳在認真地研究地圖,應該如何倒汽車,坐地鐵還是打車,怎樣更合適,都是他要自己斟酌的。很多團友感嘆,有了他大家省心不少。“這種為別人服務的意識也許是很多獨生子女缺少的。”馬女士說。兩代人在一起時間短暫,父母要更多地陪伴林先生這個暑假帶著14歲正讀初二的女兒加入了旅行者的行列。小林不像很多同齡女生那樣嬌嬌柔柔,也沒有青春期的孩子那么善感而脆弱。走到哪,她都是在幫助同行的人做這做那。有人問林先生,如果你女兒在一個都是獨生子女的團隊里這樣搶著干活,大家都袖手看著,多吃虧呀!林先生反問:什麼是吃虧?人前吃虧人后不吃虧,當了那些千金大小姐命就好了嗎?她應該有這個責任感。他認為,很多父母將出國游當作地位身份的象征,好像去的地方多了,外語好了,同學會對孩子另眼相看。“貴族氣”有那么好嗎?林先生認為,兩代人在一起的時間很短暫,女兒到了青春期了,父母應該陪伴著她走過這些歲月。馬女士陪著張亦馳走過了大大小小10個國家,在游學的過程中,張亦馳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看問題做選擇能直達本質而不拘泥于表面。在歐洲自駕游的時候,張亦馳聽著英語的GPS為大家指路;在去南極的時候,馬女士因為暈船而臥在床上,他自己打電話叫客房服務、聽郵輪英語廣播通知。“起初上路,我們以為是帶他看世界,想讓他知道,走得越遠,看得越多,懂得越多,眼界和心胸越寬闊。”馬女士說,“慢慢地,兒子卻說:我要做自己的船長,發現自己的大陸。”SourcePh"style="display:none">
關鍵字標籤:菲律賓遊學8週費用
|